从触屏潮流到“Magic”现象 中国手机厂商经历了什么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7-01-17/11:52
  • 从2007年第一款iPhone掀起行业触屏潮流至今,已经十年过去,当下,智能手机整体市场增长已经明显放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1-12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5.60亿部,同比增长8%。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份额大战将更加鲜血淋漓。

    然而,急需引发关注的是,市面上一款款神似的手机背后,其实是行业创新枯竭的现实。也正是如此,从2016年年底引爆的“荣耀Magic”现象才如此夺人眼球。作为一款首次嵌入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智慧手机,荣耀的Magic为行业拐点添加了极具正面意义的注脚。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随着5G时代逐步推进,中国手机厂商也正从行业的被动追赶者变成主动引领者。

    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 难跳同质化怪圈

    几年的时间里,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经历了史上没有的出货量飙涨。

    先是借着2009年1月3G商用东风,2010年起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10年-2013年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年增幅分别达到73%、157%、126%、82%。

    随后,随着2014年4G正式商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销量增速转为个位数,2016年的增速仅为8%。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发展到现在,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陷入同质化怪圈。对于在出货量上占据绝对地位的企业而言,要想保持持续增长,甚至是高速增长,不落窠臼的创新、为用户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技术,都是摆在面前的大课题。

    “从2016年开始,手机厂商纷纷在快充、双摄、曲面屏等方面寻求突破,但仅仅靠硬件打破手机质同化目前看来并未奏效,面对手机增速减缓趋势,仍需要探索更具突破性的方案。”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十年触屏光阴 思路从硬到软转变

    从乔布斯在2007年1月推出第一代iPhone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十年,苹果手机掀起的触屏智能手机战场上,市场大佬排名也早已几番更替。

    但在业内看来,十年之间,能给行业带来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屈指可数,手机制造商推出的手机仍然以苹果作为模仿对象,行业多集中于追求硬件极致这一方向,比如对现有拍照以及充电技术不断完善等等。但在硬件上不断追求完美的同时,也就造成了上升空间逐渐狭小。

    显然,继续硬碰硬不是办法。业内分析认为,未来智能手机行业的颠覆性创新应发生在软件而非硬件上,因为用户正越来越多地利用软件满足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求。

    在最近推出的荣耀Magic上,华为就选择了跳出行业窠臼从软突破。在这款宣称要面向未来的智慧手机上,荣耀Magic最大亮点在于搭载了首次亮相的人工智能交互引擎Magic Live,开创了智能手机行业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先河。

    据悉,不同于一般的UI操作界面,Magic系统提供了智慧双向人机交互,基于自动感知判断,在用户需要时,会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

    在业内看来,在制造商对于未来手机的探索中,将人工智能与手机操作系统相结合,是近年来手机行业对于操作系统的最大创新,给中国智能手机同行突围指出了新的方向。

    智慧手机时代 中国手机厂商引领潮流?

    触屏智能手机时代的巅峰时期,中国智能手机终于得以绝地反击,在市场份额上占据绝对地位后的当下,这一股力量也开始扛起行业创新大旗,这其中华为系成为典型的研究样本。

    从荣耀Magic的研发可以看出,一款产品前后历时四年研发时间,华为对于创新已经不计成本,并且,在荣耀内部看来,推出这款手机也并没有以赚钱为目的。有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间,华为在产品研发上的投资高达380亿美元(约合2631亿人民币)。

    实际上,除了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外,日前有消息称,华为现在正在计划开发一部支持Tango技术的智能手机,不过有关这款AR手机的研发代号还不得而知。从对新技术的探索上看,华为在手机业的野心尽显。

    如果说,4G红利喂饱了中国手机厂商,那么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提前布局新一代“智慧手机”的厂商则有可能真正引领行业的潮流。

    “从对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探索上,华为是中国手机厂商的典型代表,必将引导其他中国同行寻求突破性创新。”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手机厂商正在不断的探寻手机未来的发展之路,未来随着5G商用到来,提前行动的厂商才有可能占得先机。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