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政策支持、资本追捧与“互联网+”的热潮,互联网医疗一度兴盛,诞生了一大批围绕着患者、医生、医院展开的创业项目,但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处于一线的创业公司经历着资本热捧到战线收缩的转变,不少老牌平台被曝大规模裁员,一些移动医疗公司更是宣布倒闭,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从业者,都感觉到了一股凛然萧瑟的寒冬气息。
图1:互联网医疗遭遇寒潮多家平台被曝裁员
老牌互联网医疗陷入裁员风潮 市场降温投资缩减
2012年起政府陆续推出医疗改革相关政策,2014年开放医药电商平台贩售处方药,中国医药厂商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商领域。然而进入到2015年下半年,尤其是在2016年,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受平台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问题的影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入瓶颈期,甚至于一些扎根互联网医疗领域十余年的企业也纷纷流出裁员传闻。
例如,有着“移动医疗第一股”之称的“就医160”去年12月底虽已登陆新三板,但今年却陷入了裁员风波,据《医疗焦点》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移动医疗平台“就医160”正准备裁员300人。其创新事业线已撤消。而来自官方信息证实,“公司计划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实施末位淘汰制,需要优化的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随后,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已发展5年的“寻医问药网”也被爆出裁员消息,比例达到50%以上。
而另一家平台好大夫在线创立十周年之际,也被爆出裁员风波。据悉,在国庆长假前,有好大夫在线员工在脉脉匿名爆料好大夫裁员幅度达到50%,800位员工将只剩下400位。
对此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表示,公司最近正在进行全面转型,从7月份开始每个月都有正常的人员流动。在现阶段该传闻被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动医疗领域现在处于寒冬期,大家对整个移动医疗行业信心不足,有点风吹草动就引发恐慌。
图2:互联网医疗市场降温
松禾创新投资总监王阳也认为,移动医疗企业之所以纷纷流出负面消息,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还未完全体现出市场预期的现金流回报,然而估值已经很高,投资人也变得冷静下来,趋向于回归,市场在降温的现实是不得不面对的。
发展面临三座大山 多家移动医疗公司宣布“死亡”
除了裁员风波和在资本市场遇冷外,互联网医疗行业创业者还面临三座大山。11月初,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首部互联网医疗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2016)》中对这“三座大山”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一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政策壁垒,医保放开和处方药网售解禁尤为重要;二是缺乏医保的支撑,蓝皮书指出,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行业,缺乏行业标准、无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的机制以及认定行为责任的机制,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终限制。
三是远程医疗的制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
政策的严控,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发举步维艰,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7月28日转载《中国医药报》文章称,已分别通知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食药监局,要求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
看中医CEO罗峰在“2016NETmed‘互联网+医’健康创新论坛”上称,“看起来医疗这一块投钱少一点,回响大一点,老百姓的幸福感强一点,(因此)出现了这么一个风口。实际的情况是,外边非常热,屋里很冷,未见得医疗这块饼非常好吃。”
今年4月,一份《移动医疗公司最新死亡名单》在业内传开,包括818医药网、51健康网等27家小有名气的移动医疗公司宣告“阵亡”。
对于互联网医疗遭遇寒潮,资深互联网观察师丁道师对认为,互联网医疗的蛋糕是有限的,如此多的平台涌入,势必会引发激烈的竞争,裁员、倒闭现象不可避免。而且国家政策是互联网医疗难以绕过的一道坎,再加上盈利方面的困难都让互联网医疗发展限制明显。在现有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大多是叫好不卖座,为了在寒冬期生存下去只能缩小规模、减少开支。
“其实不止是互联网医疗,包括移动出行、VR行业、互联网金融等因为政策或者是自身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原因都步入了发展的低潮期,整个互联网企业都失去了以往的火热气氛和活力。”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前景一度被看好,但在投资热潮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盈利模式始终不清晰,裁员风潮更是席卷行业,甚至不少企业已宣布倒闭,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活下去成为每个平台当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