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安全课走进全国5大高校,支招破解电信骗局

  • 来源: 驱动中国   2016-09-23/11:31
  • 前不久,随着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离世案件曝光,以及多个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消息持续发酵,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问题彻底引爆。为了提升全国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自9月开始,新一年度的“阳光公开课”活动将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5所高校启动。

    “阳光公开课”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支持,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起,腾讯安全课战略合作的重点工作项目,旨在通过生动的互动教学,切实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

    此外,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以“阳光导师”的身份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课堂,深度解析积分兑现金、相册病毒、银行密码器失效、改号电话、手机木马等热门诈骗手法,揭秘诈骗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让大学生们熟知电信诈骗套路,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防骗手段。据悉,陆兆华是国内第一批研究移动安全的专家之一,专注于移动安全的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以及电信诈骗模式研究、产业链研究和诈骗短信拦截、诈骗电话拦截、联合打击等技术研究。

    (图: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种最常见的信息诈骗手段

    电信诈骗中,常见的信息诈骗手段包括积分兑换现金诈骗、相册病毒诈骗、银行密码器失效、改号电话诈骗和手机木马诈骗。安全专家陆兆华分析,这5种最常见的信息诈骗中,不法分子大多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实施诈骗行为。

    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短信,假冒运营商和各大银行客服服务号,发送“积分兑换”、“聚会相册”、“热门节目中奖”等短信,短信中包含木马病毒、钓鱼网址。用户点击链接后,木马病毒就会植入手机,而钓鱼网站则需要用户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和银行卡支付密码等信息,从而盗取用户银行卡内的现金。

    (图:骗子发送的短信中包含“相册病毒”)

    骗子制作支付病毒,高仿某些正版软件推出“山寨版”,并发布在各大手机论坛、热门游戏和应用商店。从图标上看,用户无法分辨出软件的真伪,不小心下载安装“山寨版”,病毒就会植入手机,窃取用户真实信息,造成用户财产损失。同时,这种病毒很“顽固”,即使用户发现不对劲,也无法轻易清除病毒。

    电信诈骗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电信诈骗成本低、收益大的特点,让很多人“铤而走险”。从曝光的伪基站短信诈骗案件中看出,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短短几分钟就可能骗走几万元,甚至更多,而每条伪基站短信的成本是1-3分钱。同时,骗子利用受害人的真实信息,配合精准的场景来加大迷惑性,也增加用户上当的几率。

    电信诈骗从最初的“单独作战”演变成“联动出击”,安全专家陆兆华分析,电信诈骗业已形成了严密的黑色产业链,从木马病毒和钓鱼网站制作、盗取账户信息、向受害人实施诈骗环节,以及专人负责取钱,每个环节分工明确、独立运作。

    (图:电信诈骗形成严密的黑色产业链)

    诈骗分子不需要中间人“牵线搭桥”、诈骗的方式多为非接触式、游击、境外遥控、反侦察等,这都给案件侦破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单独作战,即使公安部门侦破案件,也无法捉获参与诈骗的全部人员,而受害人损失的资金更是难以追回。

    防御电信诈骗,安全专家陆兆华来支招

    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新骗术“屡屡出新”,而生活中,用户无法分辨内容的真伪,又该如何防范以手机为媒介或接触点的诈骗呢?

    安全专家陆兆华介绍说:首先,用户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经常浏览相关新闻,获悉防骗最新知识;接到“积分兑换”、“航班延误”、“保险理赔”等短信时,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确认,不要轻易点击短信内的链接,防止病毒入侵手机。

    用户还可以下载腾讯手机管家等安全软件来保护手机安全,开启智能拦截模式,拦截诈骗、骚扰、广告推销等类型电话;精准识别出钓鱼网址,引导用户停止访问危险网站;智能云拦截支持自动拦截垃圾诈骗、广告短信;查杀识别高仿的山寨手机软件的支付风险,并对用户网上支付的验证码短信进行加密保护。

    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切,而安全是连接一切的基石。腾讯安全团队面向5所高校大学生推出的网络安全课程,依托大数据基础和专业知识为核心,向大学生群体“输送”抵御电信诈骗的营养,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腾讯作为安全行业的巨头,也不断积累安全领域内的能力,承担构建移动互联网安全环境的重任。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