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大研究生坠亡事件后的一点反思

  • 来源: 驱动中国 作者: 王明   2016-01-28/18:03
  • 1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三学生坠楼身亡,据调查,该蒋姓同学为自杀。事发后第三天,也就是今天,蒋同学的自杀时间在微博发酵,引起了网上声讨张教授的轩然大波。

    据新闻报道和知乎上的帖子讲述,蒋同学的自杀一案的罪魁祸首就是张教授。蒋同学原本也是一位爱说爱笑、喜欢打篮球的阳光少年,在与自己的导师张教授产生冲突后性情就完全变了。而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居然是:他背着张教授去实习,并且坚决不同意按照往届要求给张教授一定的钱财。

    先来细数一下这位“张教授”的罪恶:

    学生做助教期间不发交通补贴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导师带的研究生基本上时要偶尔给本科生代课的。研一的学生没有开始学位论文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做助教,包括给本科生批作业、带实验课、期末监考以及带大四学生做毕业设计,在这期间没有工资,但导师一般会给发一定金额的生活补贴,但张教授将这些补贴都据为己有了。

    学生实习期间要上交实习工资

    张教授所带的研究生被迫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实习期间需如实填写实习工资(张教授可能会打电话到实习单位调查真实情况),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把自己实习工资的一半乃至更多交给张教授。

    强行向学生收取论文版面费

    研究生期间,学校会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张教授会趁此机会强行向学生收取版面费,三年时间差不多每位学生资费发表论文的花费都在5000元左右,并且在论文发表时要求第一作者写他的名字。

    学术上基本不作为

    张教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有一位学生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略大于零。我想大家都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吧。

    对学生不尊重

    张教授与学生的交流最多时候的应该是视频点名,点名时还常常爆粗口辱骂学生,这无疑对学生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另外,张教授还会对女学生提出无理要求,比如让去他家里指导论文,为此都有学生被逼无奈带着刀去见他。

    张教授的罪恶行为罄竹难书,这只是从知乎上摘录了部分而已。

    所谓“德高为师”,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张教授的行为完全与“师”沾不上边。在被张教授“折磨”三年之后,蒋同学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逝者已逝,我们无法猜测他当时的心情如何,是绝望?抑或是解脱?

    或许有人会说,不是给他换导师了吗,为何还想不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是这瞬间温暖就能消融的。在换导师之前,张教授还告诉蒋同学,不会让他毕业。即使换了一位好导师,他心理上怕是已经烙上了深深的阴影。

    也有人会质疑,张教授是一方面,但蒋同学的心理素质太差难道不是主因吗?我觉得不是。即使蒋同学内心脆弱,但发展到后来彻底崩溃,难道不是因为张教授一次次的冷暴力和打压刺激吗?

    不得不说,学校方面也有一定责任。据蒋同学同门所述,张教授的无耻行径已有多名学生向其辅导员反应,但得到的回应基本都是,忍一忍。而蒋同学也曾告诉父母想退学,但父母劝他忍忍,要拿到毕业证。

    一忍再忍,终于忍不下去了,悲剧就是这样产生了。学校、同学、父母,甚至每一个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为蒋同学的死负责任,如果不是众人冷漠隐忍,事情何至于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而这位道貌岸然的张教授,由于自己的贪财、好色、冷漠、狂妄,不知道毁掉了多少学生,这位蒋同学是身心俱灭,但其他在张教授门下受过“教”的学生呢?为了一纸毕业证书,隐忍过的学生不知道有多少,心理上受到的创伤和阴影是否也要归一份罪孽到张教授身上。

    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冷漠、自私、隐忍,才导致现实中的悲剧越来越多,每每等到悲剧酿成时,哀悼惋惜已经是徒劳了。

    教育变成如今的模样,大约已经脱离了最初教书育人的宗旨,一切以牟利为中心,而对师德、师范的考查已经沦为一个形式。我无权批评指责任何人,只是在看到这样的悲剧时觉得自己是否也是一位冷漠的旁观者。

    就像鲁迅先生曾说国人冷漠,现在看来,我们冷漠的本性依旧存在,冷眼旁观比寒冬都冷。如果我们都能对身边人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在意,悲剧或许就会少得多。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