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货在中国,我们给予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 来源: 网通社   2015-11-09/16:03
  • 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透露,按照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宣布的最权威的数据,在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加起来共3500万。按照1937年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共1.2万名官兵参阅。阅兵的意义在于,对每个国家来说,“军事实力”是非常重要的硬实力之一,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经济竞争等,需要军事实力作为支撑。

    艰难的八年抗战期间,我们的人民受尽苦楚,日本国、日本军无恶不作,3000多万同胞被践踏折磨、杀戮以及凌辱,抗张胜利后,“抗战”就一直是我们国家小说、电影、电视、网络段子的主要题材。日本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除了让中华民族承受沉重的经济损失,更带来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抵制日货”的舆论,频频在国内发生。21世纪的我们,如何才能对得起八年抗战时期用生命捍卫国土的将士?又如何告慰3000多万被日本军迫害致死的中华冤魂?

    各种抗日影视剧都在上演‘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屏幕之外,在我们的眼前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在网络上,一方面是慷慨激昂的日货抵制派,一方面总有刺眼的数字杀入我们的视线,如多少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了,旅游归来的中国人购买了日本多少亿元的电饭煲、马桶盖等。自从1908年因“二辰丸”案,广东掀起近代第一场“抵制日货”浪潮至今,中国抵制日货已一百多年了。财经天地会(微信:mytiandihui)发起本期话题,邀请大咖们参与讨论,对日货,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态度?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国海洋大学营销专业创始人、资源营销创始人苗锡哲认为,中国企业面对中国消费者海外疯狂购物这种现象,应该做的首先是了解消费需求,然后提高自身竞争力,很多方面需要向日本企业学习,掌握消费需求,注重细节,注重产品质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苗锡哲: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做到完全抵制日货

    经济全球化,许多“日货”,不是单纯的“原装日货”,而是“多个国家”的产品。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应该尽量支持国产品牌、支持国货。毕竟支持民族企业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避免国弱被欺,甚至重蹈苏联厄运。 以汽车为例,即使是国产车和非日系进口车,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占了零部件进口金额的很大比重,其中大部分都是汽车生产的核心部件。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日本还扮演着基础性零配件供应商的角色,以自动变速器为例,包括欧美车型、自主品牌车型等很多关键零部件其实都来自日本本土生产。日本生产的零部件,包括半导体、微芯片在内的高附加值零部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日本的相机、显示器等等优势产业在中国也有庞大的拥趸,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包含购买于日本的川崎重工。更让中国人无法逃避的是,中国人的身份证印制来自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也是日货。所以抵制日货首先政府要率先垂范,尤其是花纳税人的钱。一个国家的公众有了更强购买力,这是好事;但如果大家都把这购买力释放到海外市场上,这就不见得全是好事了,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支撑住一个大国的经济,需要投资,更需要消费。部分公众掀起海外购物潮,实质上是在倒逼两件事情:一是倒逼中国产业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生产出更多符合本国主流人群购买意愿的好东西;二是倒逼中国关税等政策的调整,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把部分过高关税降下来,把消费者留在国内。中国企业面对中国消费者海外疯狂购物这种现象,应该做的首先是了解消费需求,然后提高自身竞争力,很多方面需要向日本企业学习,掌握消费需求,注重细节,注重产品质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另外还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政府也需要做出很大努力,不光是降低关税,也有一些方面需要向日本学习。比如注重儿童教育,从小培养其爱国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民族自豪感等,注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非只是书本知识,知识再多缺乏民族意识又有何用?成了汉奸、间谍危害更大。日本儿童从小学会垃圾分类,以及有秩序的过马路等,并且养成习惯;还会参观丰田等民族企业,从小培养其民族自信心。这些值得我们借鉴。“抵制日货”,政府应避免友好幻想一味软弱示好,保持理智与理性,既要心胸宽广,更要头脑清醒,还需对民众意识负责,对历史与前途负责,今天民众奔日疯狂购物,政府也应反思。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一直占据日本政治的主导地位,我们不能够保证,我们贡献给日本的GDP不会被用来制造武器弹药,未来中日战争一旦爆发,这就几乎是我们送去的武器用来对准我们的子孙。并且,就目前形势来看,中日政治局面仍不乐观,况且美国和日本针对性的对中政策仍然对我们不利。我个人更倾向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日货的替代品。

    虽然,当年发动战争的是军国主义者,而非日本人民;而今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主要是某些日本政治家,而非日本大众;促中日关系走上正轨,首先要警钟常鸣,民间要自觉

    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我们想要完全抵制外来技术和商品,难道我们要回到100多年前“闭关锁国”的时代吗?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如果不是清朝闭关锁国,日本又如何能够一路横行的侵略中国?除了我们国家军事实力带来的自信,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各个层面,应通过科技领域的竞合,实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才是王道。在科技之外,“顾客是上帝”这个企业的通用宣传口号喊了几十年了,但是顾客在国内又何时感受过身为上帝的优待感?林艺青认为: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大宗商品、电子产品,食品等等,都有“日货”的影子,中日之间的多年交往,已经把“日货”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林艺青:对于“日货”,让我们的消费者又爱又恨!

    在当今市场经济行为下,产品的根本属性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好的产品,甚至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口碑相传到达热销!

    对于我们的国人热衷于在日本购买商品,应该说是有多方面的因素,消费者自身的因素除外,作为商品的生产者,是否有认真的反省这一事态背后的启发?中国的消费者历经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断被市场培训教育成熟,也逐渐明白了产品的价值观。这对于商品的生产者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是每一位商品生产者应该时刻牢记的真理!这也需要生产者不断去研究、创新!中国的生产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生产者,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世界,但真去做产品的比较,某些方面我们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如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如何发挥工匠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把商品做到极致,都是我们生产者要去思考的问题。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我们的国人留在国内消费。这一过程是一漫长艰苦的历练,需要生产者的执着与信念,才能达成正果!

    日本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可概括为:“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自主创新—知识创新”,日本企业在技术上的投入是中国企业的三倍以上,在日本制造的重围下,韩国三星在跟日本的对抗中受益匪浅,比如液晶显示器。我们一定要进行认真的反思,而不是盲目抵制日货。抵制是需要实力推进的,单纯的喊喊口号有多大意义呢?酒水行业研究者,水晶葫芦酒操盘手欧阳千里认为: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比拼的更多是软实力,其中就包括产品的质量,工业品一个名词“耐用”,食品一个名词“放心”。

    欧阳千里:爱国不等同于激进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日货等外国货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以个人观点,国内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渠道利润差来设计价格体系,价格远远高于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均把追逐利益最大化当成首要任务,上至楼房“楼脆脆”,下到奶粉“三鹿”,涵盖衣食住行,大大打击了国人对国货的信心,尤其是对那些非知名品牌。

    理性看待,买日货、用日货不能与爱国划等号,爱国不等同于激进。对于日货,身边有买车,买化妆品等,也没觉得他们有什么问题。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在记忆当中,很少去选日货,大多选用一些口碑不错的国货。

    个人觉得,中国应该拥有更多的百年企业,哪怕规模并不大,尤其是日用品行业,更容易提振国人信心,也能够刺激外国游客的购物欲望。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比拼的更多是软实力,其中就包括产品的质量,工业品一个名词“耐用”,食品一个名词“放心”。目前来看,更多的企业的价值观仍然是“又快又好”,而非“又好又快”,市场环境也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国人的消费观也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因为固守质量在社会转型期遭遇不正当竞争。一句话,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坚守质量,保持创新。

    五四事件期间,成堆的日货,首先是学生们自家的日用品,衣帽、雨伞、牙具、脸盆到笔墨纸张,都会由学生主动拿出来兴高采烈地烧毁踏烂。这是一场律己甚严、从我做起的运动,很多穷学生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囊中为之一空,此后洗脸都没了盆,刷牙没了牙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如此看待国人对日货的抵制:“抵制日货,很近似斯科特所谓“弱者的武器”,这种武器的使用,前提是运动的参加者对政府的失望,无法指望政府捍卫国家的主权,只好由民众自己出面,在他们看来,学生、商人、工人农民甚至妓女都可以为救国做点什么,唯独官员指望不上。”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懒虫网络传媒主编郝锡龙认为,谈民族品牌的所谓的意识无非是让人瞬间麻木,支持不仅应来自同情,而应来自自身的强大。不是初始的呼吁,而是结果的承现。

    郝锡龙:如果是市场化,那就应该遵循他应有的法则

    对日货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该如何去做?中国企业应该借鉴什么?

    个人觉得,应该区分来看。历史问题和当下的经济问题应该分开看待。一部分人带着情感来对待他,也有一部分人在利用情感问题来面对市场竞争。谈论多的往往是市场中同类产品竞争较激烈的产品,那些没有对手的产品几乎没有声音,所以要区分抵制发点。当下对于没有数据来记录的好与坏,理智一些就一笑了之。无法去认真核实的,恰恰是中国企业所要解决和面对的。我们的创新在哪里?我们的实力在哪里?是真的在潜心研究技术吗?时间给人们都是一样,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导向是什么?认真思考的同样是战后发展,为什么日本出了那么多世界领先企业,韩国汽车销量也不小,我们的自有企业有那么多优势,为何无法为国人带来自豪感?谈民族品牌的所谓的意识无非是让人瞬间麻木,支持不仅应来自同情,而应来自自身的强大。不是初始的呼吁,而是结果的承现。为什么摄影产品悄无声息,无论自强的战略性扶持和市场容量,这个领域都非常大,我们的国家品牌和产品在这个领域却没有声音,可以战略国产化。是孤陋寡闻,已经在布局了还是谁都不碰,拱手相让,自尊不谈?如果是市场化,那就应该遵循他应有的法则。

    汽车和数码家电等高级装配产业被公认为是竞争实力超强的产业,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越发注重产品质感与品质,而且愿意为新技术、新体验埋单。战后初期,为了让国家经济从战后的废墟中迅速恢复起来,日本提出了“贸易立国”战略。1949年9月日本公布的《经济复兴五年计划》中指出:“将来经济规模乃至生活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我国的出口规模。”1980年日本各省厅召开联席会议,把该年定位为“科技立国”之年。聚球体育(淘喜科技)执行董事王颖认为,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民众,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正确的引导我们自己和身边同胞,要让我们国家真正的繁荣富强、稳定发展,并从容的融入全球与世界竞争协作。

    王颖:“抵制日货”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感情因素的结果

    关于抵制日货这种问题,遇到不少人士都不愿意公开谈论这种话题,不愿谈的理由有很多种,但最犀利的一种理由就是,因为“幼稚、无知”,再严重一点就是“脑残”。

    首先我先表明,抛开政治立场从经济以及民族感情的角度来说说这事,就事论事吧!“抵制日货”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感情因素的结果,其实国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一种好战精神,几千年留下来的,既是一种团结的象征,又是一种仇恨的心结,我们这个民族对待事情永远是两面的。抵制日货其实也只是一小部分人,这和一个群体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年龄、及经济条件等有很大关系。这些都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维和视野,从而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感情和政治立场。

    经济的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机遇,这是不可否认的,经济的分工让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资源互享、保护环境、战胜贫穷和疾病。抛却政治因素,经济便成了各国间的生态链条,任何想发展进步的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

    当一个国家的人群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人本能的就会去追求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这是发展的本质。日本产品在世界享受极高的评价,这也是日货本身的产品质量决定的,这么多年,不容否认日本制造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不是想抵制就抵制的。如果真要为了民族仇恨和感情来抵制日货的话,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有可能就是闭关自守,自个制裁自己。关于这些年中日贸易额的数字就不多说了,单说日本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足够多,从汽车到家电,从办公设备到医疗设备,从数码科技到服装等等。

    为什么很多国家喜欢日本产品?无非两点,质量不错,价格适中,适合很多追求生活质量的群体消费。回头再看看我们国家很多日用产品的质量和责任心,一部分质量很不错,值得购买,还有一部分就算我不说大家也都会有共同的评价,一分钱一分货,还有时花钱花的坑爹。但是也的确有一部分人媚外或者有很强的虚荣心,认为国外的产品一定就比国产的好,更有不少土豪一扔千金只买贵的,甚至花钱买的是一种良好的感觉。这无所谓理智不理智,钱是他们的,怎么花是他们的权利。

    说这些并不是说我们非要购买日货,难道不用日货就不能生活了吗?不,一样可以,你一样可以购买国产汽车,国产相机,以及国产食品。而且如果不想买国产的,还可以买欧美产品,甚至购买东南亚国家产品。但是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也一样是庞大的,虽然中日两国存在贸易逆差,但中国制造一样占据了日本的方方面面,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以及很多地区的农业产值,但这些的确也支撑起了国内众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就业。

    从经济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相互的,纵然存在民族仇恨,也不是一介匹夫可以左右的。民族要团结,要抵制外侵,但团结要有团结的方法和目的,抵制日货并不能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甚至没有任何作用,反而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伤口上撒盐。

    日货已经成了历史问题,不是抵制就能平稳解决的,我们不愿看到自己同胞砸烂自己人的车,不愿看到同胞打伤同胞,不愿看到同胞破坏同胞的商店,更不愿看到那些嘴上呼吁抵制日货的同胞而自己背着日本相机到处拍照。这几年抵制日货运动根本就没伤到日本,反而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民族仇恨是不正确的,用抵制贸易来捍卫民族感情更是无力的。

    所以,我们更愿意看到国人自己的自强、自尊,借鉴优秀,抛却糟糠,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用我们自己的好产品来干掉对方的市场,踏实专业的发展中国创造,带着责任和义务扎扎实实用心做好我们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兴业报国。从政治的角度,以我们目前的军事实力,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怕日本的政治挑衅,甚至也不怕再来一次中日战争!

    无论是媒体还是普通民众,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正确的引导我们自己和身边同胞,要让我们国家真正的繁荣富强、稳定发展,并从容的融入全球与世界竞争协作。当政府还没有发话倡议民众抵制日货时,我们可选择的爱国情怀有很多种,其实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用真实的面孔,真实的态度,真实的责任来面对我们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诺贝尔科学奖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日本是常客,我们是零。财经作家李大千认为,国货当自强的口号人人皆知,中国企业家对这个口号也不陌生。中国人何时才能真正对日货处于一种自然的态度,而不是媚外或热捧?这需要政府重视企业生存质量、发展空间,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意识觉醒,从产品细节到技术,勇于向日本学习,唯有认真学习那些我们优秀的企业、比我们优秀的国家,国货足够强的时候,日货又何须抵制?

    李大千:抵制日货的前提是替代品出现,且更优秀

    我和我的家庭对日货有比较明显的抵制意识,即不消费,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但是在就餐的时候,存在一些不坚定。比如我爱人喜欢吃面、素食,并不是味千的面比其他餐馆的更好吃,难以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主食需要是素食,还是面,还要简单,还要快,这样的时候,只能选择味千。我自己在餐饮这方面没太多个性选择,脏乱差的地摊、小餐馆等,饭碗上蒙着一个塑料袋等,我都能忍受,但是我爱人是宁可吃方便面,也绝不会选择脏乱差、蟑螂乱跑环境下的饭菜,说起方便面,超市连锁店货架上,为什么没有纯素食的碗装方便面呢?但是每次吃味千的时候,我爱人都要絮叨她有一种负罪感。尽管每年选择味千的次数其实极少,那么作为抵制日货的不坚定群体,“微微的负罪感”就那么萦绕不散。

    抵制派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购买日货、不去日本旅游等,是爱国的方式,是对八年抗战的最好纪念。其实,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全球化”状态下,世界已经变“平”。仇视日本、仰视日本都不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对于日本,我们应该平视。国货当自强的口号人人皆知,中国企业家对这个口号也不陌生。中国人何时才能真正对日货处于一种自然的态度,而不是媚外或热捧?这需要政府重视企业生存质量、发展空间,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意识觉醒,从产品细节到技术,勇于向日本学习,唯有认真学习那些我们优秀的企业、比我们优秀的国家,国货足够强的时候,日货又何须抵制?

    也就是在对日本的平视中,在日本人优秀习惯的影响下,我们一家人在外吃饭的时候,逐渐养成并坚持两个习惯,1出自于对粮食的敬畏,对食材的珍惜,再加上“浪费一粒米,减掉一份福”的古训,我太太有打包的习惯;2如果是在快餐店吃饭,餐后,我太太会将我们用过的碗碟摞在一起,我们有自带大包餐巾纸的习惯,桌面用餐巾纸将饮料渍等擦拭干净,让桌面如就餐前一样洁净。

    我个人认为,抗战相关的影视剧已经太多,铭记历史当然重要,只是,良药也应适可而止。抵制日货的情绪前提是爱国,何谓爱国?中国的实质不只是土地有多少平方公里,中国是有10多亿人口构成的,作为个体的爱国表现,不是喊喊口号,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份工作,将自己的工作最大化做好,是有原则,是有底线,是真诚对待生活、工作中的各个伙伴。日本的工匠精神,不只是企业家要深入学习、做到,每个人也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投入到具体的生活中,从细微小事开始,从自身言行开始,并让这些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

    一位日本企业家曾这样说,日本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多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向日本才学习了30年,何不再学30年呢?如何抵制日货,才能是彻底抵制?政府、政府官员等,应对企业少一些干扰,李途纯案等在国内不应该再发生了,让企业有时间、有条件来完成产品的研发、创新;抵制日货的前提条件是,我们有优秀的替代品,比如汽车,我们国产汽车比日系车质量更好;我们生产电饭锅、马桶盖的企业以及各个风景区不再是孤芳自赏,既然有些企业说,国产品牌的产品已经比日货优秀,那么,为什么不宣传给更多的国人知道呢?

    财经天地会和诸位大咖们坚持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

    为了促进中华民资的伟大复兴,财经天地会呼吁亲爱的中国同胞们,走出对日本、日货的简单、单一的仇视吧,请时刻铭记:“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学习正是为了超越,只有我们强大了,屹立强国之巅,才是真!只有我们的产品屹立世界一线阵营,让地球人必选中国货才是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开始践行吧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