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工具,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以车代步”,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打车应用,商务专车、拼车的走红。各大互联网巨头也看中了这背后巨大的潜在市场,纷纷布局开始厮杀,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抢占行业主导地位。
日前,全球知名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出租车类应用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定,快的和滴滴两分天下,各大打车软件和租车公司开始转战专车市场和拼车领域。
近90%手机用户使用过出租车类应用
艾媒咨询的研究表明,目前,由于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且价格较低,公共交通工具仍是中国一二线城市手机网民上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占比高达42.8%。仅6.6%的手机网民选择出租车作为首选出行方式。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如上下班高峰期、赶时间等因素,还是很多人会选择搭乘出租车或者使用移动应用叫车。数据显示,近90%的手机用户表示使用过出租车类应用,其中,最常使用占比43.2%,经常使用占比30.5%。而在出租车类打车应用用户使用率分布上,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款应用的使用率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高达94.6%。
移动专车品牌认知度和使用率仍待提升
经历了一场“烧钱大战”后,目前出租车类应用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定,合并后的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快滴”一家独大,各大打车软件和租车公司开始转战专车市场。继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分别推出“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率先抢占移动专车市场后,传统租车公司如神州租车、一嗨租车也相继宣布进入互联网专车领域,一时间,移动专车市场风气云涌。
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移动专车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移动商务专车的品牌总体认知度和使用率还尚待提升。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45.8%的手机用户表示都没有听说移动专车品牌,83.1%的手机网民并没有使用过任何的移动专车应用。而其中,快的和滴滴作为专车市场的先行者,表现仍然可圈可点。手机网民对于“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的认知度都在20%左右,而使用过“一号专车”或“滴滴专车”的手机网民占比12.1%。
近半数手机用户因优惠券使用专车服务
目前,对于移动专车行业而言,进行市场营销推广获取新用户是当务之急,而其中,最为有效方式之一仍然是价格优惠。数据显示,45.2%的中国手机网民因相关的优惠活动使用移动专车服务,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因素。上个月,合并后的快的滴滴发起针对专车用户的优惠活动,用户使用“滴滴专车”和快的“一号专车”可享受免起步价优惠,预计总投入将达10亿元,其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
调查还发现,手机网民对于出租类打车应用的预算与专车类打车应用的预算呈现差异化分布,其中,76.9%的中国出租车类打车应用用户单次预算在50元以下,而专车类应用用户单次预算,37.7%的用户是在50-100元之间。这也说明出租车类应用与专车类应用面对的细分用户群体具备不同的价格敏感度。
拼车领域或成下一个主战场
专车大战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移动专车行业一直面临着政策性风险。目前专车的车辆来源除了是平台自有,汽车租赁公司所有,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私家车主所有,这也就面临着“黑车”困扰。近期,北上广等多地纷纷出台政策禁止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但是来自正规租车公司的运营车辆资源又非常紧俏,因此,专车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于是,行业巨头目标瞄准了拼车领域。既Uber在国内市场推出了拼车产品“人民优步”之后,4月15日,快的在多个城市推出了“一号快车”进军拼车行业,而拼车应用天天用车、51用车也宣布获得百度投资,而神州租车和滴滴打车也将推出拼车服务,拼车服务市场瞬间走热。
目前移动拼车市场虽有部分参与者进入,但市场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合并之后“快滴”,进入拼车领域既能拓展业务线,又能将原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一举两得。而其他行业巨头在移动打车市场上失利,继而选择在专车和拼车领域再战,势必要在移动出行市场上分一杯羹。因此,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拼车市场极有可能出现下一波的营销推广热潮。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