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传说:联想系资产接班人确立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老苏   2012-07-24/00:11
  •       柳传志开始享受他期待的天伦之乐,但江湖上,会留下他的传说。

         12年前联想分拆为神州数码,柳向年轻人杨元庆、郭为交旗。那时就有人说柳传志将离开前台、走向幕后,留下传奇,结果柳先后创立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融科置地等,开启了更为辉煌的创业下半程。

    6月18日,朱立南出任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继续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业界预测:或许这一次柳传志会逐渐隐退,不问江湖事,真的成为传说。但联想控股相关负责人否认:柳总仍将负责公司众多及重要事情,与朱总只是分工不同。

    期待柳传志开启创业第三程,或许强人所难,毕竟柳传志已经68岁,不是40岁,也不是56岁。在柳传志即将进入其人生第三阶段时,鲜为人知的是他的第一阶段:红色家庭出身,意气风发的少年岁月及中科院里郁闷的工作经历。媒体对其报道大多语焉不详,却对他影响最大。

    柳传志父亲柳谷书是“影响柳传志一生最大的人”。其父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建国后作为金融系统奇缺的专业人才,备受重用。退休后,63岁的柳谷书还创办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参加创建北京柳沈知识产权公司,后改为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为其首席合伙人。

    传言柳传志少年时颇有侠气,遇到不平事,常仗义执言。柳传志回忆自己年轻时曾这样说:比较冲动,打群架时,曾拿着铁锹与人干仗。即使到了现在,柳传志的侠气还不时流露于言谈之中,语速快,说到不平事,愤激之词冲口而出。

    1967年学校毕业后,柳传志有过一段“蹉跎岁月”:先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做实习研究员,然后到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最后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

    柳传志人生第二个阶段: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分别代表了他创业的前半程,集中于IT领域,联想投资企业则是他创业的后半程,聚焦投资领域。

    一次接受采访时,柳传志露出胳膊给记者看:黝黑结实。柳说他最喜欢的生活是与好友打打高尔夫。柳传志的球友中,包括四通创始人段永基这样的商界朋友,也包括柳传明这样的家人。柳传志还喜欢摄影、旅游等,他有些向往地说:这是他的“退休生活”。

    这将是柳传志人生第三程。而在此前,他的三个弟子已经并将继续肩负联想系资产下的三大使命:致力成为顶级IT硬件企业、顶级IT服务企业和顶级投资公司。

    柳传志三弟子

    40岁创业、56岁高龄二次创业,68岁筹谋退休,柳传志这一生可谓壮阔。其直接相关企业就有五家: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现君联投资)、弘毅投资及融科置地。此前,联想控股内部曾有一个投资平台,即控股投资,物美即由其投资,由吴亦兵负责,更早还有一个金白领餐厅。

    五家公司发展至今天,可谓“江山如画”。据联想集团刚发布的财报显示:联想集团全年销售额年比增长近37%,达到296亿美元,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厂商,全年市场份额12.9%。就在这一年,杨元庆公布

    “PC+”战略,除PC这一核心业务外,向电视、平板、手机领域拓展。

    “PC+”代表联想集团多元化战略的重启。长期跟踪研究联想的伟大公司创始人何万斌透露:2000年联想分拆后,杨元庆领街的联想集团准备启动国际化战略,柳传志拜访台湾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施振荣告诉柳传志,国际化挑战巨大,即使是宏碁,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柳传志、杨元庆转而主导多元化。

    2002年,启动多元的联想集团为之付出了惨重代价。穷则思变,次年联想转求国际化,这才有了2004年针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

    联想集团分拆十二年,即在多元化与国际化两个纬度突围。成为全球PC市场老二,联想集团国际化这一纬度的突破初步成功。此时推出“PC+”战略,是联想集团再次在多元化这一维度突围。

    与杨元庆不同,郭为则在IT分销与IT服务之间挣扎。神州数码分拆之际,由麦肯锡主导、郭为拍板,制定了一个三级火箭战略,分别是:IT分销、系统集成、软件与IT服务。分销是基础,系统集成是过度,软件与IT服务是未来。

    神州数码于6月12日公布的最新年报显示:实现营收703亿港元。神州数码总裁林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显得兴奋,兴奋的不是业绩增长,而是软件与IT服务业务的增加:借助“智慧城市”战略的落地执行,神州数码服务业务营业额约港币78.92亿元,较上财年同期的港币60.42亿元增长30.62%。

    以营收计,神州数码已是中国本土最大软件公司。与过去依托行业软件开发不同,云计算时代,神州数码利用完整的本地销售网络及公关能力,抓住“智慧城市”这一历史机遇,其IT服务终于找到方向。

    但柳传志最上心的,还是联想控股旗下公司的发展。2000年联想分家,杨元庆分得联想集团,郭为分得神州数码,而同为“联想三少帅”之一的朱立南却“一无所有”。

    改制成功

    其时,柳传志指出的方向是,做一块新业务,即投资业务。就在这一年,联想投资(2012年2月更名君联资本)悄然成立。联想最早进入投资领域,可追溯到联想投资卓越网,2004年8月卓越网作价7500万美元卖给亚马逊,堪称联想投资推出的最具影响力项目。

    为何做投资?起因于1990年代初,那是联想业务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柳传志最不快乐的几年,因为钱不够用,借贷都无门,后来联想上市才部分解决该问题。

    2002年,国有企业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柳传志觉得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从中科院国有体制中脱胎而出的他,太了解国有企业蕴藏在体制之后的巨大潜力了。国有企业如果改造好,就会由铜变成金子,不久后,弘毅投资成立。

    1990年代,是全球PC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成就了众多企业,包括联想。联想做品牌PC时,恰逢中国计算机产业对外开放,原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全球制造向中国转移,电脑个人化、低价化。联想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优势及中科院给予的空间,深耕中国市场,成为国产PC第一。

    更重要的是,柳传志完成了体制变革,这是联想走得更远的原因。而柳传志出来做投资时,恰适中国创业黄金十年,创业企业对资金饥渴使其获得众多投资机会。随后一个更大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2002年国有企业要股份制改造,柳认识到很多企业之所以亏损,除体制问题外,商业智慧的缺乏是更重要的原因。

    柳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环境给了体制改变的机会,如果将联想商业智慧复制到这些企业,这些企业就能重新涣发活力;再将这些“焕发活力”的企业上市,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但联想要在一批公司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1980年代,北京中关村出现了一批特殊人群,有的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有些来自中科院,他们被称为8小时工程师或星期天工程师,8小时之内给国家干活,8小时之外到中关村干活,8小时之内磨洋工,8小时之外拼命干。

    这批人包括柳传志,还有陈庆振、王洪德、万润等,他们先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戴着红帽子--一个国家机构为荣。这批企业中出现了很多明星,最著名的就是“两通两海”,即京海、科海、信通、四通。

    那时候联想还不知名,但没有一家企业比联想走得更远。对于创业,柳传志说应该“感谢这个时代,给了他机会”。柳创业时,恰好改革开放,制度开始形成空间,同时IT信息技术迅速发展。1985年,柳传邀倪光南加盟联想,推出联想汉卡,搭上了IT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

    确立接班人

    联想系的权力是交到一个人手里,还是几个人手里?是交给一个人,还是交给一个团队,这曾是令柳传志纠结的问题。

    2004年12月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后,柳传志决定:一、联想要交到几位领军人物手中;二、集体领导取代家长制。此后,联想系内发生系列变化:2008年7月“联想总理”李勤宣布,不再担任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为则将神州数码董事长、CEO一肩挑。

    杨元庆领军的联想集团也开始变阵。2004年12月,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出董事局主席,原IBM高级副总裁沃德任CEO兼总裁。过渡期后,原戴尔亚太区CEO阿梅里奥出任联想集团CEO。

    柳传志的传说

    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柳传志短暂复出,帮助联想集团度过金融危机。联想控股最早“五架马车”设计,分别是朱立南、赵令欢、陈国栋、吴亦兵,分别负责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融科置地、控股投资。此时,是四家公司各自发展的舰队模式,还是整合为一家公司的大船模式,时无定论。

    2008年,朱立南悄然出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这是朱立南接班的最早铺垫,也被视为联想控股业务“大船模式”的最早铺垫。2010年,联想控股执行委员会成立,执委会成为包括柳传志、朱立南、赵令欢、唐旭东、宁旻五人。2011年,陈绍鹏辞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加盟联想控股,负责新农业方面的投资,同时进入联想控股执委会成员,五人班变为六人班。

    联想控股公布整体上战略,即五至七年内完成整体上市。联想控股是大船模式,还是舰队模式,曾是令联想控股高层,尤其令柳传志纠结的问题。至此,联想控股实施“大船模式”的方向已经不可逆转。

    何万斌认为:与联想控股选择“大船模式”相比,整体联想系资产却选择了“舰队模式”,分别为联想控股、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在“大船模式”与“舰队模式”选择上,柳传志在历史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公司做不同选择。

    1987年,刚刚创业三年的联想内部曾经有一场争执,学习科海,总公司下面做一堆公司,做舰队模式,柳传志国排众议,提出了大船模式。那时作为“两通两海”之一的科海,是中关村的标杆企业之一。柳传志认为,公司还没做大,就搞舰队模式,结果是“小船大家漂”,经不起风浪。

    联想控股选择大船模式,与柳传志个人对联想的愿景有关,如果联想集团愿景是“世界顶级IT企业”,那么联想控股的愿景则是“世界顶级的投资企业”,不仅与国内同行比,还得与国际同行比,唯有大船模式可达到这个目标。

    随着联想控股“大船模式”的确立,联想系资产接班人已经确立:老柳若去化三清,分别是杨元庆、郭为和朱立南,其使命分别是,成为顶级IT硬件企业、顶级IT服务企业、顶级投资企业。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分别代表了柳传志创业的前半程,集中于IT领域;联想投资企业则代表柳传志创业的后半程,聚焦投资领域。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