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9时,业界讨论多年的耗材带量采购终于正式开展。此次,是国家首次组织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据了解,本次集采产品为铬合金载药冠脉支架,首年意向采购总量约107万个,约占全国使用总量的80%。
不出意料,大幅降价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次集采共有11家企业参与投标,共涉及26个冠脉支架产品,最终产生拟中选产品10个,分属于山东吉威、易生科技、微创医疗(00853.HK)、乐普医疗(300003.SZ)、美敦力(NYSE:MDT)等8家企业。
经过竞标,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降幅达94.62%。其中,医疗机构临床常用的主流产品基本中选,覆盖医疗机构意向采购量的70%以上。同时,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按意向采购量计算,预计节约109亿元。
如果说降价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结果,那么这个结果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降价惠民迫在眉睫
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间,中国冠心病患者人数发展迅速。病例数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年增速达到10%-20%。但是,患病者多,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却少;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最后很有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这是目前残酷的现实。
国家卫健委心血管介入管理专家组组长霍勇曾向媒体介绍:“进行冠脉介入治疗,也就是说放入支架,是一个最有效地减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手段。但是目前,中国介入治疗的这种手段的应用还是严重不足,大概只有不到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了介入治疗,相当一部分病人都没能及时做这样的治疗。所以,中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为什么患病者多,而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却少?
据调查,冠脉支架属于高值耗材,即这类产品的单价比较高,挂网价格从7600元到2.3万元不等。价格高昂使得患者使用量少,也是由于患者使用数量较少,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不能以量换价,最终造成了医院运行成本高,医保基金压力大,患者用不起的三方被动局面。冠脉支架通过带量采购降价惠民迫在眉睫。
而且,目前,耗材领域尚没有出台像医药领域的一致性评价之类的明确质量审核标准,这也就导致耗材领域的某些产品“水分”比较大且患者无法有效甄别产品质量的好坏。也因此,中标的产品才有降价空间。
以冠脉支架试水耗材带量采购
为什么最先推进带量采购的是冠脉支架而不是其它品种?
首先,参与带量采购的品类肯定要有一定的量作为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每台手术支架使用数量为1.5枚,与国外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由此推算,2019年全国使用冠脉支架约150万枚,费用约150亿,占到全国高值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
文件透露:本次冠脉支架集采,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07.47万个,或将影响上百亿元的市场。
同时,蓝鲸财经记者采访了医药专家史立臣,他解释称:“冠脉支架是一个相对单独使用的耗材,不像比如影像或者检验试剂要求与检验设备同一品牌或者统一接口才能匹配使用,冠脉支架只需要生产出来后放入患者体内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他特意指出:“此次冠脉支架的带量采购是国家首次在耗材领域施行集采,具有示范、试水作用。但由于没有完全规避掉风险,所以,要选择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类尝试,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波及面也会小一些。”
加速行业洗牌,促进行业升级
那么政府为什么要推动耗材带量采购?
据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和销售方式密切相关。生产企业生产出产品后,交由代理商包销,经过层层代理加价后,高值耗材的出厂价和最终百姓的使用价格就相差悬殊了。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采访时解释:“所以在这个模式下,企业比拼的是销售渠道和费用空间,而恰恰产品质量、性能保障、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竞争根本就不充分,所以,没有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就谈不上成本优势、质量的比拼。必须斩断原有的销售模式对中国行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招采可能也会带来行业重组、优胜劣汰,这些都是必然的。”
据易观医药分析师陈乔姗向蓝鲸财经透露:“集采这件事,其实药品和器械都一样,最后活下来的企业,要么是大企业,有产能;要么是创新企业,有专利。现在很多躺着赚钱的中小型企业基本上就没活路了。”加速行业洗牌,把不太好的企业淘汰掉,并把这些企业原有的资源重新分配给有价值的企业,行业巨头和创新企业会在其中占据一定优势。行业升级后,企业少而精,政府的管理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其次,行业内的一个共识是:政府是在利用集采推动耗材的国产替代。
从标书可以看出,此次参与集采的27个产品当中,外企占17个,中国企业占了10个。众所周知,原来,耗材领域都是以外资品牌为主导,如今,冠脉支架国产替代率已达到了70%。
那么,外企未来在中国要如何发展?
有的外企选择联合中国企业成立中外合资公司。
比如,今年3月23日,奥美医疗(002950.SZ)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与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设立国药集团奥美(湖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暂定名),加速在国内市场布局。
但是,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企研发负责人表示:“成立中外合资企业是一条路,但不是一条完美的路。过去,外资企业在中外合资这条路上并没有获得太大好处,所有有些外企也不太愿意成立合资公司,将自己前沿的、核心的技术分享给中国企业。外企如果想凭一己之力在中国立足的话就一定要重视创新和研发,有自己独到的技术支撑。”
最后,史立臣预测:“跟冠脉支架具有相似特点的耗材,比如人工膝关节,可能也会在不久后被纳入带量采购。”
(fuxiaoya@lanjinger.com)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