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悉,该意见不仅将针对医药领域给予回扣、垄断控销等行为造成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保基金大量流失等问题,还将剑指不正当价格行为等有悖诚实信用的行为。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灰色交易”的产生?最近几年,国家层面接连下令整顿医药领域的贪腐问题,这传递出什么信号?不以金钱为“敲门砖”,药代的路将走向何方?
提高医生工资待遇迫在眉睫
据统计,仅2016年至2019年的三年时间里,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给予或间接给予回扣的行为,其中,频率最高的企业三年内涉案20多起,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综合来看,医药上市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竟超过了30%。
以业界传出的某大型三甲医院协助调查函内容为例,经审查,该院某医生近年来收到的汇款记录高达3000多条,其中,不乏阿斯利康(AZN)、辉瑞(PFE)、诺华制药(NVS)西安杨森等中外知名药企,仅拜耳就有599笔,几乎占了五分之一。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灰色交易”的产生?
有从业多年的医药行业专家很直白地指出:“以前国内确实在医疗上投入太少。中国医生长期高工作量、低收入,医生的待遇太低了,但医生也要生活呀,于是有些医生就选择接受贿赂,药代才提供贿赂,造成了现在以药养医的局面。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医生的工资待遇,从源头切断贪腐需求。”
“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院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药代没有一定的手段很难进去,送钱或许是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一旦成功,公司将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患者需求,销售渠道瞬间被打开,业绩就有了保障。”该专家解释称。
医药行业规范化加速
《意见》要求建立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行为守信承诺制度;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失信行为主动申报;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失信行为信息校验;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失信行为信用评价;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失信行为分级惩戒;以及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失信行为信用修复等6项制度。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四个信用评价等级。
按照医药企业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时效,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意见》将医药企业失信情况评定为一般、中等、严重、特别严重四个等次。对于评定等次为“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机构除采取书面警告、公立医疗机构下单采购自动提示风险信息等惩戒措施外,还应暂停该企业相关药品挂网、投标,以及配送资格,暂停期限以医药企业信用修复、等次变化为准;对于评定等次为“特别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机构除采取以上惩戒措施外,同时由本地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将其纳入打击“欺诈骗保”范围,依法依规追缴企业侵损医保基金获得的不当利益。
从去年10月、12月,到今年的3月、4月,国务院和国家医保局就层频繁提到建立招标采购信用机制,并把信用与集采招标挂钩,可见国家对于行业治理的决心。
对此,蓝鲸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金鼎资本投资经理王司建,他说:“国家针对医药领域下达的一系列命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最终目的还是会落脚到医保控费。”
同时,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医疗耗材、药品的采购确实存在商业贿赂的情况,但随着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药被纳入医保,参与集采,药企的利润已经被压缩到很小,甚至生存都是个问题,哪有钱再行贿呢。”。
对于大家关心的,药代的未来,某不愿具名的药代指出:“国情不一样,不能用国外的模式套用到国内,药代未来的路是需要更规范,更有层次,提高行业门槛,高素质的从业者,这可能是以后药代的方向。”
(fuxiaoya@lanjinger.com)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