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业界 阅读正文 :
推荐抖音学暴漫“作死”?再现侮辱烈士现象

创新乏力 APP成抄袭重灾区

来源: 速途网 文:IT人 2013-10-21 10:39 评论:

抄袭风潮已从PC端向移动端蔓延,游戏、美食、音乐、新闻等各个领域都没能幸免,这对专注创新的开发者是沉重打击,也给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重重一棒。

从美食到新闻 客户端抄袭风潮全覆盖

回顾去年一场与“饕餮”有关的口水战便是从美食类APP引爆的。2012年4月,大众点评对外声称,网易“饭饭”大量抄袭来自大众点评的内容(包括餐厅特色、推荐菜、人均价格等商户信息),而这些内容是大众点评从2003年开始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经济成本创造的。

当时,大众点评网发言人表示,有些不了解情况的网友可能认为“餐厅基本数据都是一样的,网易未必是抄袭”,这种误解是因为不了解餐馆数据背后的生成过程。大众点评网的餐厅特色、人均消费,均系根据大量网友的手动投票、打分经特殊算法计算而成,不可能有第二家运营商得出完全相同的数据,除非有相同数量的网友在相同时间给同一间餐馆打相同的分数。而且网易饭饭当时刚上线连用户都没有,这些数据不知从何而来?因此,大众点评十分肯定网易饭饭抄袭了自己的数据库。

但“饭饭”方面坚称,争议数据,系通过搜索引擎收集自互联网,这些数据来自爱帮、饭统等餐饮网站,也有可能来自大众点评。且饭饭与大众点评的模式完全不同,不存在对大众点评的抄袭。

此外在界面风格上,细心的网友会发现,虽时隔一年半且经过几次改版,但从“饭饭”界面中仍能看到大众点评的诸多影子。如人均价格、推荐菜品、地址、电话等要素的设置。

创新乏力 APP成抄袭重灾区

创新乏力 APP成抄袭重灾区

图:大众点评和网易“饭饭”对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众点评也指责“食神摇摇”存在抄袭商户信息、图片的嫌疑,并将相关证据转交苹果公司,最终致使食神摇摇iOS版本两次被APP Store下架。而“食神摇摇”更是连叫委屈,认为这是大众点评收购未果的报复行为,并称保留法律追诉权利。

创新乏力 APP成抄袭重灾区

图:“食神摇摇”CEO吴世春微博截图

这两场“口水战”还是基于内容的争论,如果前者的创作,后来者可以毫不费力的搬走,还有何版权可言?如此路数,也出现在国内数字音乐领域,大有“天下归一”之势。

2013年6月,有网友将网易云音乐抄袭虾米音乐的证据公布在网上,而虾米CEO王皓面对巨头的模仿,除了苦笑和叹气之外,也只能无可奈何。

不少APP开发者感叹行业的处境是“喝汤的多,吃肉的少”,而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成本太大,被“窃走”却是分分钟的容易。近日,腾讯的两款APP产品也纷纷遭到抄袭,分别是:腾讯新闻客户端iPad版疑似被网易新闻客户端iPad版抄袭;腾讯自选股被新浪财经客户端iOS3.1版高度模仿。

据记者了解,腾讯新闻客户端在今年6月刚刚推出iPad版本时,就宣布在业界首创了更符合用户阅读习惯的“报纸化”页面布局风格。当时纵观其他新闻客户端iPad版确实没有和腾讯相同的设计。腾讯方面表示,为了保持报纸化布局的完整性,iPad版在阅读时左侧导航栏采用了隐藏模式,只有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向右弹出,在页面上也采用了“左滑返回”操作。

不过,网易刚刚更新的新闻客户端iPad版也采用了“左滑返回”操作,左侧也设置了导航栏,但其导航栏无法隐藏。页面布局如此相似,区别只在于网易是横板的,而腾讯是竖版的。

图:网易新闻客户端iPad版Vs腾讯新闻客户端iPad版

股票APP方面,新浪财经发布移动客户端iOS3.1版,款新上线的产品在界面结构与腾讯自选股“如出一辙”。四个醒目的模块:自选、资讯、行情、设置与自选股一模一样,除此之外,两款产品的用户编辑界面、搜索列表、行情及个股页面也都极为相似。甚至有网友笑谈,新浪的应用和腾讯的相比,仅仅是换了个底色。

创新乏力 APP成抄袭重灾区

图1:自选列表:腾讯自选股VS新浪财经

创新乏力 APP成抄袭重灾区

图2:编辑界面:腾讯自选股VS新浪财经

产品推广成本高 不抄袭必死

国内互联网行业从兴起之初就具有深层次的“抄袭”基因,模仿美国的互联网发展,资料显示,网易、酷狗、盛大、UC等均先后卷入抄袭口水战。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抄袭“指责”,小型公司陷入了发展困境,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抄袭可能会死,但不抄袭必死。

数据显示,即使腾讯这样的大公司,用户活跃度很高的微信每年的推广费用都在数千万量级,而一家创业型公司发布产品要想达到几百万的用户量,至少需要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同时,国内移动互联网虽然拥有足够的流量,却极度缺乏变现能力,都在尝试寻找合适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复制能力甚至超过互联网,一个新的版本产品上线,其生命力最多24个小时,就会遭到同行的模仿”,一位软件APP开发商对媒体表示,所以每次都会有预案,第一版产品被复制和模仿,马上投入第二个版本。

除成本因素外,法律上监管无力,也是抄袭成风的客观原因。“除非版式、结构一模一样,否则很难判定是否侵权”,泛洋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曾表示,以往在互联网上,也有过类似案例,如果源代码不一样,那么即使功能一样,只要版式稍许变化,便很难认定为侵犯知识产权。

而在游戏方面,抄袭之风屡禁不止的原因与游戏的生命周期有关。“手游的生命周期较短,而且在版权上并没有统一版号,取证和维权周期过长,可能赢了官司,但是游戏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游戏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所以大多企业只停留在口水战上。

抄袭之风不止 移动互联网将走入死胡同

创新是移动互联网的活力所在。在目前商业模式不清晰,法律监管乏力的情况下,行业自律显得更加重要,但是至少在现在还看不到曙光。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APP抄袭之风首先是让自己走上了一条绝路,没有创新,产品没有新的卖点,吸引用户成为了空话,即使用户下载了产品,但是无法提高用户黏度,当新的代替产品出现时,用户也会选择抛弃”。

同时,创业型公司要想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产品之中就必须体现出创新元素。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在“首届中国天使投资人大会”曾指出,创业者应该树立一个观念,抄袭并不能使你成功,“走正道”是做人之道,也是企业之道;而创业者一定要通过创新来创业,“不要总想着复制和模仿,找市场空档。”

日前,电商观察员鲁振旺也提到,现在APP抄袭成风,一个优质APP产品起来,几十个类似产品跟随,但是鲜有成功的,除了领头羊和大佬参与之外,跟随性产品的微创新价值有限,你要想生存,必须寻找“必要的”创新性卖点,这个卖点是足以改变人对现有APP产品的选择,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现在的APP创业成功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算是新兴崛起的行业,其市场规模想象空间巨大,但发展需要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之中,目前刮起的抄袭风,势必会导致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乏力,行业发展或将走向死胡同。

责任编辑:陈晨
  • 关键词: 重灾区 抄袭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