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在家里琢磨订阅平台类应用。别笑,别问我为什么要宅在家里研究移动应用,这是个严肃的课题。不要小瞧内容订阅平台们,平时的我们除了打打飞机打打鸟,碎片时间基本都花在了它上面。地铁上几站地的时间,看书太零碎,看片还不够把耳机掏出来,不如就看看新闻涨涨姿势,还能给一天找点儿谈资。况且现在自媒体也热闹,订阅里有了这帮奇男葩女驻场,上班看新闻长知识,下班自媒体找乐子,多么令人高兴。 市面上带“订阅”标签的产品其实不少,然而身边人用得多的无非腾讯、百度、网易、搜狐四家。那么谁是比较牛逼的内容订阅平台呢,来吧我们一个一个筛。 说订阅平台就不能不说自媒体。正是自媒体的兴起催熟了内容订阅类应用的第二春。曾几何时,以科技圈为首,媒体圈紧紧跟上的一众人物拿出闹革命一般的激情鼓捣出数以万计的微信公共账号,叫做“自媒体”。因为它,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咸鱼翻身,自媒体的概念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我所在的二线城市,现在仍能搜出上百个包含当地城市名称的微信公共账号。那么,微信能算是牛逼的订阅平台么?未必。 微信 微信曾被人们认为是移动端最成功的信息来源。这得益于前期“微信公共账号”爆发出的巨大流量与用户活跃度。应该说,基数巨大的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仍然将微信作为接触读者的便捷渠道。然而5.0改版之后,已经明确去媒体化的微信已经明显对“内容”不太上心了(这也是为何大量媒体账号“出逃”的原因,下文细说)。微信是要做“平台”,然而人家要做的是“工具平台”。于是它大大提高了工具功能和应用平台的权重:不仅能找妹子,还能打飞机,还能付钱!微信终于按照张小龙的设想向“移动生活终端”狂奔而去。 然而,变得越多,留得越多。比较讽刺的是,当微信为自己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外衣,它却越来越深刻地被用户作为一款通讯工具而使用。说不好这是源于微信自身定位的模糊还是某种策略,只能说微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在自身的平台属性和工具属性之间摇摆和试探。 这种定位的模糊直接影响到微信用户阅读订阅内容时的连贯性和积极性。同时,从本质上讲,微信公共账号的“推送”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人“海量接收”的信息获取需求。可以说,在对“内容订阅”的探索和“自媒体”概念的启蒙上,微信“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下一波,我们来看看专业的内容订阅平台。 搜狐新闻 搜狐是媒体圈的老江湖了,虽然老大闭关两年略有些抓瞎,但媒体嗅觉还是有的。内容订阅的底子是传统媒体,这一点搜狐、网易这些老江湖自然心知肚明。于是我们看到搜狐新闻客户端在铺了几百家报刊杂志新闻网站之后又不遗余力地为“好声音”单独开了一个专栏。即体现了旗下不同产品之间的“协同作战”,又促成传播介质的创新,顺势还傍着传统媒体沾了个炙手可热的光,心思不可谓不细。 安顿了传统媒体之后,就是发力自媒体。然而在争取到自媒体之后,搜狐却采取了几乎和微信一样的维护方式:让自媒体们野蛮生长。这种把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放在一起搏杀的运营方式看起来是自然生长了,优胜劣汰了,可其实还是强者恒强弱者瞎忙那一套生存法则。现在的搜狐自媒体平台,只有“孕峰”一枝独秀,大批高质量的自媒体仍然跟在传统媒体后面默默着。如果订阅数并没有显著增长甚至一片荒芜,何苦要分心向新闻客户端转移阵地? 不知不觉,搜狐新闻客户端也悄悄地推出了“服务号”。然而由于平台自身功能的限制,服务号的服务也仅限于“橱窗展示”罢了。 平心而论,搜狐新闻客户端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为内容订阅平台开了个好头。然而并没有突出自媒体的优势,险些成为传统媒体的传声筒。 网易 网易对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们悄悄的敞开了怀抱,不得不说网易新闻客户端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推出订阅平台策略其实非常的讨巧。 尤其要看到,内容订阅平台在微信5.0之前和之后招揽自媒体有着迥然的意义。微信5.0之前,多半是借着微信改版的风口迎合自媒体们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态。那时的自媒体乐观、量多,是求变。而在微信5.0之后,则是在挑选自媒体成为信息的来源之一。现在的自媒体冷静、专注,是求生。不是说微信5.0了自媒体就枯萎了,而是现在能存活下来的自媒体都有两把刷子。 然而自媒体拼不了爹,不能像《知音》那样生个儿子叫《知音漫客》依然响当当。如果在客户端这个“干爹”这儿不能得到些偏爱那就真永无出头之日了。 好在网易似乎也这么认为。在运营策略上,网易拍了胸脯说会针对不同类别的入驻者分别排期和安排资源。这相当于网易主动将大家推向用户,让优秀内容能够更多呈现。 其实我更看好的是网易的“积分”功能。据说与订阅媒体互动会有更多的积分,还能在商城里兑换?好吧,原谅我鸡贼了。通过积分激发用户活跃度确是一记良药。自媒体的核心是人,人就得有交流。“分享”、“评论”、“跟帖”让读者和作者,读者和读者之间有了交叉交流的余地,精彩的评论内容往往还有“神最右”一般产生新闻二次发酵的能力。这才是做内容订阅应该抓住的脉络。 增加推广权重以及用积分调动用户热情的策略可以让读者有更多机会找到符合心意的订阅媒体,也避免了入驻者自生自灭的尴尬,还让作者和读者都活跃起来,一举三得,目测是个“走心”的决定。 百度 说了以上三家就不能不说说百度。因为这里面百度是唯一一家不自己产出内容的订阅平台(说白了就是不做门户)。人家也有订阅,也有自媒体内容,可就是跟其他几家一比显示出了非常不一样的调调。比如说百度的侧边栏展开后有一个板块叫做“美女”,里面收藏了多达十二个品类的妹子图,天天更新,你们有么? 百度的内容是最简单明快的,也是最直接的。他把用户常用的十几个类别编为频道,用户可以选择订阅不同的频道而不能做内容上的筛选。比如说百度把多达几十个IT自媒体编入“专栏”频道,如果你订阅的话,就可以看到一长串自媒体以及他们最新文章的列表,非常的简单直接。这对两类用户都非常有用:一类是小白,快速看新闻不费事。另一类是看吐了自媒体的圈内人事,扫一眼列表就大概知道老伙计们最近在忙点儿什么,同样不费事,行话叫做“把握行业动向”。 当然了,百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百度是以上所有产品中唯一可以对关键词进行订阅的客户端。这仍然基于百度强大的搜索技术。用户在客户端里搜索关键词,可以顺手把该关键词加入订阅。成功后可以实时在订阅条目里进行跟踪,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实用的功能。 然而,不得不吐槽的是,百度或许太依赖自己的合作媒体了。在订阅功能的“国际”那一项中有多达几十种境外报刊杂志。可内容却多来自“环球网”和“国际新闻”的外媒消息。让一个翻了十几年墙的人满怀欣喜地去迎接一坨二次加工过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这可多么令人悲伤。 总结 终于进入文章的尾声了。因为我们的题目是《谁是比较牛逼的订阅平台》,所以我们是必然比不出个一二三来的。各家的优劣一目了然,微信胜在基数大领先时间长,输在工具属性对媒体属性的干扰性强。搜狐胜在拉拢早媒体属性强,输在没有营造好适合订阅媒体发展的环境,而且偏重输出没有互动。网易胜在合适的时间点招揽资源,又集各家之所长。而百度呢,仗着自己做“百度新闻”有资源和技术优势走另类订阅路线。 总结起来我觉得一句顺口溜可以比较牛逼的结尾: 搜狐格局小,网易起点高,微信乱糟糟,百度最会挑! 闲来无事,在家里琢磨订阅平台类应用。别笑,别问我为什么要宅在家里研究移动应用,这是个严肃的课题。不要小瞧内容订阅平台们,平时的我们除了打打飞机打打鸟,碎片时间基本都花在了它上面。地铁上几站地的时间,看书太零碎,看片还不够把耳机掏出来,不如就看看新闻涨涨姿势,还能给一天找点儿谈资。况且现在自媒体也热闹,订阅里有了这帮奇男葩女驻场,上班看新闻长知识,下班自媒体找乐子,多么令人高兴。 市面上带“订阅”标签的产品其实不少,然而身边人用得多的无非腾讯、百度、网易、搜狐四家。那么谁是比较牛逼的内容订阅平台呢,来吧我们一个一个筛。 说订阅平台就不能不说自媒体。正是自媒体的兴起催熟了内容订阅类应用的第二春。曾几何时,以科技圈为首,媒体圈紧紧跟上的一众人物拿出闹革命一般的激情鼓捣出数以万计的微信公共账号,叫做“自媒体”。因为它,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咸鱼翻身,自媒体的概念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我所在的二线城市,现在仍能搜出上百个包含当地城市名称的微信公共账号。那么,微信能算是牛逼的订阅平台么?未必。 微信 微信曾被人们认为是移动端最成功的信息来源。这得益于前期“微信公共账号”爆发出的巨大流量与用户活跃度。应该说,基数巨大的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仍然将微信作为接触读者的便捷渠道。然而5.0改版之后,已经明确去媒体化的微信已经明显对“内容”不太上心了(这也是为何大量媒体账号“出逃”的原因,下文细说)。微信是要做“平台”,然而人家要做的是“工具平台”。于是它大大提高了工具功能和应用平台的权重:不仅能找妹子,还能打飞机,还能付钱!微信终于按照张小龙的设想向“移动生活终端”狂奔而去。 然而,变得越多,留得越多。比较讽刺的是,当微信为自己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外衣,它却越来越深刻地被用户作为一款通讯工具而使用。说不好这是源于微信自身定位的模糊还是某种策略,只能说微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在自身的平台属性和工具属性之间摇摆和试探。 这种定位的模糊直接影响到微信用户阅读订阅内容时的连贯性和积极性。同时,从本质上讲,微信公共账号的“推送”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人“海量接收”的信息获取需求。可以说,在对“内容订阅”的探索和“自媒体”概念的启蒙上,微信“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下一波,我们来看看专业的内容订阅平台。 搜狐新闻 搜狐是媒体圈的老江湖了,虽然老大闭关两年略有些抓瞎,但媒体嗅觉还是有的。内容订阅的底子是传统媒体,这一点搜狐、网易这些老江湖自然心知肚明。于是我们看到搜狐新闻客户端在铺了几百家报刊杂志新闻网站之后又不遗余力地为“好声音”单独开了一个专栏。即体现了旗下不同产品之间的“协同作战”,又促成传播介质的创新,顺势还傍着传统媒体沾了个炙手可热的光,心思不可谓不细。 安顿了传统媒体之后,就是发力自媒体。然而在争取到自媒体之后,搜狐却采取了几乎和微信一样的维护方式:让自媒体们野蛮生长。这种把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放在一起搏杀的运营方式看起来是自然生长了,优胜劣汰了,可其实还是强者恒强弱者瞎忙那一套生存法则。现在的搜狐自媒体平台,只有“孕峰”一枝独秀,大批高质量的自媒体仍然跟在传统媒体后面默默着。如果订阅数并没有显著增长甚至一片荒芜,何苦要分心向新闻客户端转移阵地? 不知不觉,搜狐新闻客户端也悄悄地推出了“服务号”。然而由于平台自身功能的限制,服务号的服务也仅限于“橱窗展示”罢了。 平心而论,搜狐新闻客户端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为内容订阅平台开了个好头。然而并没有突出自媒体的优势,险些成为传统媒体的传声筒。 网易 网易对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们悄悄的敞开了怀抱,不得不说网易新闻客户端在这个时候大规模推出订阅平台策略其实非常的讨巧。 尤其要看到,内容订阅平台在微信5.0之前和之后招揽自媒体有着迥然的意义。微信5.0之前,多半是借着微信改版的风口迎合自媒体们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态。那时的自媒体乐观、量多,是求变。而在微信5.0之后,则是在挑选自媒体成为信息的来源之一。现在的自媒体冷静、专注,是求生。不是说微信5.0了自媒体就枯萎了,而是现在能存活下来的自媒体都有两把刷子。 然而自媒体拼不了爹,不能像《知音》那样生个儿子叫《知音漫客》依然响当当。如果在客户端这个“干爹”这儿不能得到些偏爱那就真永无出头之日了。 好在网易似乎也这么认为。在运营策略上,网易拍了胸脯说会针对不同类别的入驻者分别排期和安排资源。这相当于网易主动将大家推向用户,让优秀内容能够更多呈现。 其实我更看好的是网易的“积分”功能。据说与订阅媒体互动会有更多的积分,还能在商城里兑换?好吧,原谅我鸡贼了。通过积分激发用户活跃度确是一记良药。自媒体的核心是人,人就得有交流。“分享”、“评论”、“跟帖”让读者和作者,读者和读者之间有了交叉交流的余地,精彩的评论内容往往还有“神最右”一般产生新闻二次发酵的能力。这才是做内容订阅应该抓住的脉络。 增加推广权重以及用积分调动用户热情的策略可以让读者有更多机会找到符合心意的订阅媒体,也避免了入驻者自生自灭的尴尬,还让作者和读者都活跃起来,一举三得,目测是个“走心”的决定。 百度 说了以上三家就不能不说说百度。因为这里面百度是唯一一家不自己产出内容的订阅平台(说白了就是不做门户)。人家也有订阅,也有自媒体内容,可就是跟其他几家一比显示出了非常不一样的调调。比如说百度的侧边栏展开后有一个板块叫做“美女”,里面收藏了多达十二个品类的妹子图,天天更新,你们有么? 百度的内容是最简单明快的,也是最直接的。他把用户常用的十几个类别编为频道,用户可以选择订阅不同的频道而不能做内容上的筛选。比如说百度把多达几十个IT自媒体编入“专栏”频道,如果你订阅的话,就可以看到一长串自媒体以及他们最新文章的列表,非常的简单直接。这对两类用户都非常有用:一类是小白,快速看新闻不费事。另一类是看吐了自媒体的圈内人事,扫一眼列表就大概知道老伙计们最近在忙点儿什么,同样不费事,行话叫做“把握行业动向”。 当然了,百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百度是以上所有产品中唯一可以对关键词进行订阅的客户端。这仍然基于百度强大的搜索技术。用户在客户端里搜索关键词,可以顺手把该关键词加入订阅。成功后可以实时在订阅条目里进行跟踪,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实用的功能。 然而,不得不吐槽的是,百度或许太依赖自己的合作媒体了。在订阅功能的“国际”那一项中有多达几十种境外报刊杂志。可内容却多来自“环球网”和“国际新闻”的外媒消息。让一个翻了十几年墙的人满怀欣喜地去迎接一坨二次加工过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这可多么令人悲伤。 总结 终于进入文章的尾声了。因为我们的题目是《谁是比较牛逼的订阅平台》,所以我们是必然比不出个一二三来的。各家的优劣一目了然,微信胜在基数大领先时间长,输在工具属性对媒体属性的干扰性强。搜狐胜在拉拢早媒体属性强,输在没有营造好适合订阅媒体发展的环境,而且偏重输出没有互动。网易胜在合适的时间点招揽资源,又集各家之所长。而百度呢,仗着自己做“百度新闻”有资源和技术优势走另类订阅路线。 总结起来我觉得一句顺口溜可以比较牛逼的结尾: 搜狐格局小,网易起点高,微信乱糟糟,百度最会挑!
责任编辑:边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