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中心 软件 工具 阅读正文 :
推荐抖音学暴漫“作死”?再现侮辱烈士现象

iWorker:企业社交应该“交”些啥?

来源: 驱动中国 文:itcom 2013-09-29 11:38 评论:

企业社交是今年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话题。说它热,主要是投身这个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产品层出不穷。但另一方面,用户对“企业社交”的反应却似乎有些冷漠。一言以蔽之: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之所以众豪杰蜂拥而至,一来企业级市场多年来按兵不动。随着产业转型、人均GDP的提升,越来越来的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效率。业内判断To B市场极有可能迎来一个爆炸式的黄金时代。二来美国已经有大把成功案例,比如以12亿美金卖给微软的Yammer。参照过去的经验,中国市场也会走上这条康庄大道。

说到Yammer,这个单词原本是“抱怨”、“叹息”的意思,用在企业里意图就很明显:是一个给员工发牢骚的地方。慢慢演变成知识管理、团队协作的工具。后来用户越来越多,用处越来越广泛,野心就大了,奔着平台方向去了。

只是这个路径在中国就不大妙,比如广州恒大的孔卡,去年在微博上抱怨了一句,结果被罚款100万外加停赛9场。连这样的明星都如此,更不用说一般企业职员了。所以,企业社交到底要怎么“交”,是服务提供方和企业都在思考。

iWorker工作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鉴于大家都想得到的原因,中国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自由发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再者上班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集体侃大山。真正有价值的场景,是针对某一件事,某个任务,某个项目或是某个客户进行的一些交流。这些信息是真实有用的,但目前它们99%都在QQ群或是微信群里,多数情况是聊完就完了,无法进行二次利用。

iWorker将社交的数据进行标签处理,比如针对某个项目的头脑风暴,可以临时组建讨论组,附上项目标签,这里面交流的数据就保存在项目管理中,随时可以查阅。

企业社交,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社交。信息是围绕工作围绕业务的,就应该将散发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结构化,使之为工作服务。iWorker是社交化任务管理工具,社交是为管理服务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会有那么多企业注册使用iWorker的原因了。

责任编辑:边境
  • 关键词: 社交 企业 iWorker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