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建平上周五通过微信隔空指挥,挽救了一位患者生命。 见习记者 张明明 记者 韩宇挺 摄影 陈荣辉 微信,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很多潮男潮女在玩。 头发略白的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也用微信,微博个性签名是做一个有责任的医师。上周五,他用微信做了一件事情——救人。 11月23日晚上,宗建平在外面开会,偶尔刷刷微博。21:10,手机突然响了。 电话那头是医院急诊科刚来不久的女医生,当天晚上刚好轮到她一个人值班。 “刚接收一个病人,胸口疼痛,初步诊断是大面积肺栓塞,怎么抢救,我心里没底。”电话那头,女医生语气焦急。 “大面积肺栓塞比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还高还危险,电话里讲不清,我赶回去又肯定来不及。”宗建平思忖了片刻,不由得捏紧了手机。 “我突然想到了手机微信,平时也跟科室里几位同事聊过,可以用微信发发图片和视频。我就问她能不能通过微信把患者的情况传过来,这样快捷很多。” 很快,8段图片、视频通过微信传来,分别是病人的CT、呼吸机监控数据和现场拍摄的病人情况。 宗建平立即指导前方医生,使用溶栓塞药物等一系列急救措施,最终成功挽回了患者生命。 女医生急诊病房第一晚值班 遇到病情危急病人 昨天下午,宗建平在医院办公室里讲述了当时情形。 当天值夜班的女医生,研究生毕业,职业资格符合急诊值班,能力也不错。 但大面积肺栓塞、且情况又这么严重的病人,她没有碰到过,应对经验少了点。 当时我正在外面开会,电话里面讲不清楚,等我打的赶回来,时间肯定也来不及。 治疗大面积肺栓塞,对病情判断需要精准,并且在用药剂量和时间上有严格要求。 情况紧急,我能想到的详细了解病人状态的办法,只有微信了。 她第一通电话打来后两分钟不到,就发来患者的3张动态CT图,当时是晚上9:13。 然后发过来心电监测数据,也是3份。最后两段视频是患者的实时监测情况。 根据收到的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我让她立即采取溶栓措施。 目前医学界采用的溶栓方法有三种,溶栓过程使用的药物,有严格的计量要求。 溶栓过后是抗凝治疗,防止溶栓后再度凝结。 这两个步骤是治疗的关键,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尤其是随时根据病人的生理特征进行调整。 第三个治疗步骤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 她按照我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到晚上11点左右,病人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第二天一早,我去医院看了病人,基本脱离生命危险。 急诊科主任微信传视频隔空指挥 救回老伯生命 昨天下午,记者在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病房看到了当晚被救的那位患者。 他叫仇启兴,76岁,宁海人,正打着点滴。 他告诉记者,当天晚上他在小区老年活动室看人打麻将,中途出门小便时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跌倒了,随即胸前一阵绞痛,晕了过去。 老伯尚不知道,自己当晚的惊险遭遇,是在鬼门关前被生生拽回来。医生查房时,老伯一直在说希望回到宁海,孩子们来回奔波照看实在太麻烦了。 实际上,宗建平研究远程图像视频急救课题已经七八年了。 “这方面效果一直不佳。”宗建平说,要么技术上存在难关,要么在推广应用上投入太大,不是所有医院都吃得消。 使用微信的话,一个是传输方便快捷,效率也高;另一方面成本比较低,现在拥有视频拍摄功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灾难急救时,手机微信这样的功能能起到有效作用。 不过他坦言,使用微信急救,自己只是个敢吃螃蟹的人。 昨天记者也咨询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张主任,他告诉记者,医院平时也会通过网络平台、视频等手段进行远程会诊。“通常是在获得病人病史、具体病情所有的综合信息之后再进行。” 他认为急诊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和手段。 “以前我们也会打电话请教上海的医生,道理是一样的。前提是根据病情,对患者有利,不影响治疗。如果会产生额外费用,或者影响救治时间,要经过家属的同意。” 网友热议“微信远程急救” 这位医生脑子转得真快 24日早上,宗建平发微博讲述了前一晚的急救过程。 “昨晚在外开会,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夫第一晚在我们急诊病房独立值班,收了一位大面积肺栓塞患者。通过微信传视频,隔空指导抢救,非常成功,分享给大家,急救医师应学习一下。” 不少网友跟帖,一致好评。 @琪琪-不哭:重要的是这位医生脑子转得真快,知道微信求助!值得扩散。 @亚伦的蛇杖:我们科室主任以前用彩信收转患者病情照片,现在用微信。手机摄像头清晰度越来越高,效果非常好,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医院已开发Android手机应用员工版,非常方便。我们医院是否也可以尝试。 @见祁思贤:别人用微信泡妞,宗大夫用微信救命!宗建平,牛! @王-捷-:宗医生的一个创新,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和生命!(赞)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