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聊、Kiki到微信,视频通话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最美味的免费午餐之一。”近期,随着微信4.2版本中视频通话功能的亮相,业内掀起了一轮讨论热潮,“当互联网企业涉足移动视频通话市场,对运营商是机遇还是挑战?” 刘兴亮、Keso等行业人士纷纷撰博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和运营商平台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CT化、运营商IT化是大势所趋,也是运营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即使没有微信,也会有别的产品来终结话音暴利,运营商只有保持开放心态进行行业对话,研究用户需求,才能跟上时代。 替代效应已经开始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环节逐步趋于成熟,整个行业的业务重心和收入重心,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从电信业务向互联网业务转移。“互联网公司CT化,运营商IT化是必然趋势”,互联网人士刘兴亮坦言,移动互联是一个多元与开放的时代,互联网市场、终端市场与电信市场之间的楚河汉界逐渐被打破,移动互联网正在引发整个互联网与电信业的重构。 一方面,不少互联网厂商选择以终端平台为核心不断强化移动应用生态系统,抢占终端入口。另一方面,即时通信和社交领域成为用户的高频应用。国外有Facebook、Twitter,国内有微信、米聊、微博,不断涌现的社交工具与即时通信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对传统的语音及短信业务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规模达到3.6亿,业界预测201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将超出PC互联网的网民规模。 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功能普及率最高,达到83.0%,腾讯、小米科技、奇虎360和盛大早已布局,迅速聚拢人气,淘宝推出“掌上旺信”,主打聊天和语音功能;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加入了语音通话功能,不约而同地盯牢语音功能,其中微信占据领先地位,用户数早在今年初即破亿。 运营商的机遇 除了互联网企业先试先行,国内运营商也敏锐地感知到了这一必然趋势。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了类似服务,中国电信有“翼聊”,中国移动推出“飞聊”,中国联通有“沃友”。 事实上,语音业务一直都是电信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从Skype出现的那一天起,运营商都开始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传统的话音业务终究是向数据业务替代和迁移,而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出现,加剧了手机用户月均语音通话时长的下降趋势。 新上线的微信4.2主推的视频通话功能给运营商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只要有网络,手机有前置摄像头,使用者就能实现免费视频通话,没有漫游费,没有电话费,只有上网流量费。而Wifi与智能手机的“双拼”策略,则为微信等产品的流行制造了更多便利,也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知名IT评论人“炳叔”大胆预言,微信“带给运营商的是3G流量分红,而不是免费WiFi流量损失…能引诱用户为该IM换更贵的手机套餐。”除此之外,也有运营商为发展数据业务,提升3G用户ARPU值,开始寻求杀手级的应用合作来吸引用户,“数据业务将成运营商全新引擎“,刘兴亮大胆预测。 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报告显示,到2016年,80%的移动互联用户将会通过下载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来打电话。移动互联网下的视频通话最关键的一点是告别话费的约束,利用本地网络来实现视频通话已成为潮流,没有谁会拒绝免费的“视频面对面交流”。IT评论人士Keso认为,无论微信出不出来,运营商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的。运营商该做的是,研究信息时代的用户需求,这样才能跟上时代。 业内人士分析,在传统的语音通话收入锐减的状态下,依靠微信等“免费”的网络通话,不仅能促进运营商的流量收入,更能刺激其他移动终端的服务的发展,“舍弃一部分语音收入,加速发展自己的同类产品。其实,运营商此类产品的融合通信特点更鲜明、沟通安全性更强,这些都是运营商的优势。”
责任编辑:itcom
|